廣東全國高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
高考是一個實現人生的省力杠桿,此時是你撬動它的最佳時機,并且以后你的人生會呈弧線上升。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?guī)淼膹V東全國高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,希望大家喜歡!
一、現代文閱讀(36分)
(一)論述類文本閱讀(本題共3小題,9分)
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各題。
閱讀是永恒的,載體卻不斷更新。進入移動互聯(lián)網時代,一些商家不斷推出新的電子書閱讀器,努力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。從中國的簡帛、埃及的莎草紙、歐洲的羊皮紙到今天的電子墨水屏,人類的閱讀載體不斷演進,不變的卻是人們對閱讀的熱愛,對精神世界的守望。
經典作品的魅力,并沒有隨著移動互聯(lián)時代的到來而消散。相反,閱讀方式和載體的豐富,讓人們可以更輕松地接觸經典。近兩年,中國互聯(lián)網界最引人關注的現象之一,就是風起云涌的“知識付費”。通過繳納費用,用戶可以收聽收看包括經典作品在內的各種知識講座,甚至可以讓專家為自己答疑解惑。諸如《傲慢與偏見》《堂吉訶德》《巴黎圣母院》這些被認為“高冷”的文學經典,通過這一方式收獲了大批聽眾。
移動互聯(lián)時代的到來,開拓出一個巨大的文化和閱讀空間。對中國來說,知識付費的商業(yè)模式之所以能夠興起,一個重要的社會基礎就在于,經過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的高等教育改革,當代中國社會已經積累了規(guī)模龐大的“知識大眾”和“文化大眾”群體。他們擁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和文化水平,有著較強的精神訴求。這個數量以計算、以45歲以下年輕人為主體的人群,和知識爆炸的移動互聯(lián)時代正面遭遇,產生了核爆級的知識需求,構成了學習型社會的主力軍。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,為他們提供包括經典作品在內的優(yōu)質知識資源,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剛需。
有了大眾的參與,閱讀將不僅僅是一項個體的、靜穆的思想活動,還將是一項動態(tài)的文化生產。一部作品從誕生到成為經典,就是“經典化”的過程。這個過程因為有了無數讀者的參與和揀選,成為一項大眾文化事業(yè),體現出專屬于自己民族和時代的精神氣質,構成了經典的譜系。其實,已經進入經典譜系的作品尤其是文學作品,通常也和大眾有著親密的關系。簡?奧斯汀的作品在成為經典之前和之后,都是很多英國家庭晚飯后的談資;美國西進運動中的拓荒人,結束一天的伐木后也會讀上一幕莎士比亞;對于不少中國人來說,聽老人播著蒲扇講《三國演義》的情景,又填滿了多少個夏日黃昏?正是在大眾的口耳相傳之中,成就了人類文明延綿不絕的經典作品。
因此,我們閱讀經典作品,也要以優(yōu)質的創(chuàng)作、精純的閱讀、大眾的文化參與,成就今天的經典。前段時間,美國一雜志網站刊文介紹中國作家金庸。文章稱他在中國的文化價值,大約相當于《哈利?波特》加《星球大戰(zhàn)》。這一評價,是看中了金庸作品作為大眾文化“今典”的價值。當然,“經典化”的過程難免泥沙俱下,大部分風靡一時的流行讀物成了泥沙。這就需要大學、知識群體以及負有文化責任的媒體做出引導,讓年輕人在更廣闊的世界里,以更高質量的閱讀,形成自己的精神視野。
書林新葉催陳葉。移動互聯(lián)時代,知識正以裂變般的速度更新,人們期待更多經典作品。今天,我們閱讀前人經典,更要成就當代“今典”。技術發(fā)展賦予我們時代的讀與寫更大的開放性,需要好好把握,善加運用,讓久遠的經典面目可親,讓優(yōu)秀的當代作品脫穎而出。
(摘編自2018《人民日報》《閱讀經典,成就“今典”》)
1.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
A.進入到移動互聯(lián)網時代,人類的閱讀載體雖然不斷更新,但是,人們對閱讀的熱愛不變。
B.閱讀方式的豐富讓人們能輕松地接觸經典,使得“知識付費”成了互聯(lián)網最重要的現象。
C.“知識大眾”和“文化大眾”群體的擴大是“知識付費”商業(yè)模式興起的一個重要基礎。
D.中國的文化大眾群體數量很大,他們對知識的需求很強烈,滿足其閱讀需求是文化剛需。
2.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
A.文章以移動互聯(lián)時代為背景,指出盡管閱讀載體不斷演進,但人類對精神世界的守望是永恒的,這也是當今中國社會的文化剛需。
B.文章以美國一雜志對金庸的評價為例,說明成就“今典”需要優(yōu)質的創(chuàng)作、精純的閱讀和大眾的文化參與。
C.本文層層遞進、深刻論證了經典作品“經典化”的過程,表明作品保持民族和時代精神氣質的重要性。
D.文章多角度舉例,論述經典作品的永久魅力,把論證不斷引向深入,強調當今不但要閱讀經典,更要成就“今典”。
3.根據原文內容,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
A.一些“高冷”的文學經典通過收聽收看知識講座等收獲了大批聽眾,說明閱讀方式和載體的豐富會讓經典更親切。
B.大眾的參與,使閱讀不再是一項個體的靜穆的思想活動,而是變成了一項動態(tài)的文化生產。
C.如果大學、知識群體以及負有文化責任的媒體能做出正確的引導,“經典化”過程中泥沙俱下的現象就能夠避免。
D.知識更新賦予當今時代的讀與寫更大的開放性,這需要我們好好把握,善加運用,從而閱讀經典,成就“今典”。
【答案】1.B2.C3.A
【解析】
【1題詳解】
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。解答此類題目,首先要審題,明確題干的要求,如本題“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確的一項”,要求選出的是“不正確的一項”,然后瀏覽選項的內容,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,最后進行辨析。本題中,B項,“……使得……”錯誤,因果關系不成立,第二段說的是“閱讀方式和載體的豐富,讓人們可以更輕松地接觸經典。近兩年,中國互聯(lián)網界最引人關注的現象之一,就是風起云涌的‘知識付費’”,無法說明是“閱讀方式的豐富讓人們……”使得“‘知識付費’成了互聯(lián)網最重要的現象”,且“最重要的現象”錯誤,文中說的是“最引人關注的現象之一”,選項忽略了“之一”這一詞語,夸大其詞。故選B。
【2題詳解】
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,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。解答此類題目,應先梳理文章的內容,圈出每段的中心句,把握文章的觀點、論據,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,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,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,論證方法的類型,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,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。本題中,C項,“本文層層遞進、深刻論證了經典作品‘經典化’的過程”錯誤,從文中來看,文章是從經典作品的魅力到閱讀經典,再到成就今典,并非是論證“經典化的過程”;“表明作品保持民族和時代精神氣質的重要性”錯誤,該信息于文無據。故選C。
【3題詳解】
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,概括中心意思,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(tài)度的能力。解答此類題目,應先審題,明確題干的要求,如“根據原文內容,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”,這是要求選出“正確的一項”,然后瀏覽選項,辨明檢索區(qū)間,確定對應語句;聯(lián)系上下文體會,要死摳字眼;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,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,看上下文是否連貫、恰當;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(lián)系,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,聯(lián)系全文的傾向性,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。本題中,B項,“使閱讀不再是一項個體的靜穆的思想活動,而是變成了一項動態(tài)的文化生產”錯誤,“不再是……而是”改變了文章的意思,第四段說的是“有了大眾的參與,閱讀將不僅僅是一項個體的、靜穆的思想活動,還將是一項動態(tài)的文化生產”,文中是“不僅僅是……,還將是……”,兩者都包含。C項,“如果……就”錯誤,說法過于絕對化,第五段只是說“‘經典化’的過程難免泥沙俱下,……這就需要大學、知識群體以及負有文化責任的媒體做出引導……”,文中說的是“需要……”,但并非這樣做了就一定能避免。D項,“知識更新賦予當今時代的讀與寫更大的開放性……”錯誤,選項偷換概念,最后一段說的是“技術發(fā)展賦予我們時代的讀與寫更大的開放性”,選項把“技術發(fā)展”換為“知識更新”。故選A。
【點睛】做選擇題,基本方法是排除法。但還要用好“比對法”。就是把選項內容與原文有關內容認真、仔細地比較、對照,不符合原文意思的,就是錯誤項,反之則為正確項。那么,要比對哪些內容呢?比對詞語,命題者在設置選項時對原句作了改裝、重組,即主要采取了“刪”(刪除原文的狀語、定語、補語,改變原意)、“漏”(只強調問題的一個方面,有意漏掉重要信息,斷章取義)、“改”(改換詞語,曲解文意)、“湊”(胡亂拼湊、東拉西扯、無中生有、隨意組合信息)等方式設誤。要看看選項在對原句改造過程中,刪去了哪些詞,改了哪些詞,添了哪些詞,它們是否與原文意思一致。一般而言,選項中的下面這些詞語最值得我們優(yōu)先比對:指代詞(如“它”“其”等),比對它是否有偷換概念之嫌;范圍詞(如“都”“所有”“人人”等),看它是否有任意擴大或縮小外延現象;程度詞、時間詞(如“或許”“大概”“必定”“可能”“似乎”“已經”“將來”等),看它是否混淆偶然與必然、已然與未然,說法絕對等。比對關系,(句間、分句間的邏輯關系),看這種關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,是否合理。比對句間關系,則要求考生不只是單純地篩選信息,更應在篩選的基礎上關注信息間的聯(lián)系。因此,比對分句間的邏輯關系是比對的重點內容。
(二)文學類文本閱讀(本題共3小題,15分)
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各題。
棣花之荷
徐禎霞
對于棣花的荷,我好奇著,并疑惑著,因此一直處于隔縣觀望的狀態(tài)。天下美荷,多在南方,北方甚少,荷生之地,多是水源涵養(yǎng)之所,棣花乃旱地,何以養(yǎng)得了如此多的荷?更何況是千畝之荷,我一直以為這只是一個傳說。
可去過棣花的人都說棣花的荷美,有水道,能劃船,花開之際,一眼望不到邊,只見荷頭攢動,綠葉招展,真真是個美煞人也。人如此說,我依然是有些不相信的。我始終以為,不是荷有多美,而是荷因為棣花這片土地而被人高看一眼,荷花長在棣花的土地上,賈平凹也出生在棣花的這片土地上,人因為賈平凹而來棣花,因為賈平凹的大名而仰視棣花的荷,棣花的荷便因為賈平凹而與其它的荷大大不同了。
這些年見的荷多了,有私人庭院的荷,有公園的荷,有水塘的荷,更有南方的荷。尤其是在濟南,看到了大明湖的荷,于是,天下的荷在我的眼里頓時遜色,大明湖的荷,那可真真是不辜負傳說,石橋、曲廊、畫舫、古亭,都是最美的風景畫,湖中荷韻飄香,岸邊綠柳垂絳,在綠柳婆娑間,遠處煙波浩渺,青山如黛,忽然楹聯(lián)出現在我的面前:“四面荷花三面柳,一城山色半城湖。”此聯(lián)是對大明湖景色的概括,大明湖的荷花確實浩瀚無邊。
棣花的荷塘開放好久了,我一直沒有去,常見之物,也少了去探究它的興致。一個偶然的機會,來到丹鳳,同行之人說要去看看棣花的荷,于是便陪同前往。來到棣花,放眼四望,原來,棣花的荷竟是不遜于濟南大明湖的荷花的,我詫異,在秦嶺山中,這樣一個崇山峻嶺的縣城,也會有如此浩瀚的江南之地,煙波水鄉(xiāng),確實讓我吃驚不小,千畝荷塘,真不是一個傳說,我不僅詫異了,而且驚喜了,我常常追逐于江南的水鄉(xiāng),而就在我所處的商洛,也一樣有著一個水光瀲滟荷葉田田的水鄉(xiāng),我竟然幾年視而不見,太辜負這片生機勃勃的荷塘了。
來到荷塘邊,我放眼望去,荷塘在我的眼前便如鋪開的一幅碩大的錦畫,綠荷、拱橋、長亭、游船,一眼望不到邊,我靜靜地打量了數分鐘,心中頓有豁然之像,總是喜歡江南的開闊,喜歡江南的無遮無攔,喜歡一眼可以看出幾里外的視覺,眼前的荷塘,又讓我有了找到小江南的感覺,看到那些在荷塘中穿梭迂回的船只,我不禁心動起來,劃船去,劃船去!
我們上了船,船順著水道“嗖”地向前駛去。第一次坐船,坐北方荷塘中的船,這種感覺是興奮且激動著的,我一邊用手拍水,一邊欣賞著滿塘的荷花,突然想起了楊萬里的詩:“紅白蓮花共塘開,兩般顏色一船香。疑是漢殿三千女,半是紅妝半淡妝?!贝嗽娗『脤懗隽舜藭r荷塘的景色,水波兩邊,荷花開得正艷,粉的,白的,競相在往出竄,共爭一池春色。正是賞荷時節(jié),我們在無意之中趕上了一塘荷的盛宴,在這里,觀賞到了荷生命中最美的姿態(tài),裊裊婷婷,如豆蔻少女一般的綻放。
驀然想起了晉樂府《采蓮曲》:“江南可采蓮,蓮葉荷田田;魚戲荷葉東,魚戲荷葉西;魚戲荷葉南,魚戲荷葉北?!贝藭r,不是采蓮的季節(jié),我也只能臆想一下。我是沒有采過蓮子的,愈是沒有機會體驗的事,愈是充滿著無限的好奇。船依然在行進,我們已經置身在滿滿的荷叢當中,縱眼四周,全是荷,擠擠挨挨,將我們簇擁著,心也如這船兒蕩漾了起來。
自此,對于一個沒有考察論證過的事情再也不敢妄下斷言。
一花一世界,一葉一菩提。萬物都有自己的不同,在荷的世界里,每一朵荷看似相同的,其實又是不同的,生長的土壤、氣候、環(huán)境以及地域地貌特征,都會讓它們產生很大的不同,有的肥厚,有的瘦削,有的豐碩,有的嬌艷。而在花的世界里,它們又都有著自己的生命輪回。有早開的,有晚開的,有綻盡一生風華的,也有被無情的風雨摧折的。而我們看到的,都只是它們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刻,而它們的艱辛與磨礪我們卻不知。棣花的荷,也注定是有過艱辛的,它也是從一個個小的葉片逐漸成長起來的,長成這郁郁蔥蔥健碩豐滿的荷塘,而最終盛開成這一片天光燦爛的荷花。因此,任何的成長和成功都不會一蹴而就,正如賈平凹輝煌的文學成就,它也是賈平凹用心血和汗水澆灌出來的,如果沒有他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的辛苦耕耘,他如何能著作等身?如果沒有寫出優(yōu)秀深刻的文學作品,他又如何能夠屢屢獲獎,以至“荷葉田田”呢?
棣花的荷,注定是與別處的荷不同的,它有著別的荷所沒有的成長經歷和故事,它有著自己的性格和品格,有著自己的人生故事和人文情懷,它與天下荷是相同的,又與天下荷是不同的。
正如,眾生有別。
(有刪改)
4.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
A.文章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,先寫自己沒有探究棣花荷花的興致,波瀾起伏,造成鮮明對比,從而使讀者對棣花之們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。
B.作者沒有去棣花觀荷,認為棣花的荷花是個傳說,原因在于不相信北方旱地能擁有千畝荷塘,認為人們因為作家賈平凹的大名而仰視棣花的荷花。
C.看到棣花的荷塘,讓作者感到驚詫和驚喜。為崇山峻嶺中的棣花千畝荷塘的美景而陶醉,為對距離自己最近的美景卻視而不見而感到深深的遺憾。
D.通過對棣花之荷的實地考察和親身體驗,作者引發(fā)聯(lián)想。由荷花聯(lián)想到了人,由棣花之荷聯(lián)想到了賈平凹,認為人的成長和成功不是-一蹴而就的。
5.文章中引用詩句有什么作用?請舉三例加以分析。
6.作者在結尾說“正如,眾生有別”。請根據文章內容解釋這句話的含意。
廣東全國高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相關文章:
廣東全國高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





上一篇:高考數學理科模擬試卷及答案
下一篇:高三年級化學重要知識點考題大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