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解:互聯網產品創(chuàng)新的5層思維模式
圖解:互聯網產品創(chuàng)新的5層思維模式
互聯網給我們的現實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。我們在互聯網上可以在數字知識庫里尋找自己學業(yè)上、事業(yè)上的所需,從而幫助我們的工作與學習?,F在,互聯網創(chuàng)新成為時下的發(fā)展趨勢,人們正積極的對互聯網產品創(chuàng)新之路進行探討。下面,學習啦小編給你講一講互聯網產品創(chuàng)新的5層思維模式。
互聯網產品創(chuàng)新的第1層思維模式
在這個時刻變化的敏捷時代,我們需要有意識的去學習國外的產品,通過先抄襲、學習、拷貝的模式初步建立起產品設計的思路,然后將其迅速本地化,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快速拷貝不失為為一種最快最好的創(chuàng)新。
互聯網產品創(chuàng)新的第2層思維模式
做互聯網產品,一般是在第一版發(fā)布后,依據實際用戶反饋情況,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、優(yōu)化,找到產品的爆點。
現場互動:3分鐘內迅速找到微信中群發(fā)消息的功能在哪里?
引發(fā)思考:作為一個以通訊為主的軟件,把群發(fā)功能做到第4層菜單,這是故意的。一起來思考一下微信的產品思維模式和產品定位是什么?
——“不要因為1%的用戶需求而經常打擾99%的用戶”。
——弱化用戶將微信定位為通訊軟件的意識,即通訊并非微信的爆點,微信最終想表達產品的一個重要理念,即連接。
互聯網產品創(chuàng)新的第3層思維模式
凡能把一件事情說成一顆樹的人,具備從不同角度拆解某件事情的能力,就處于第三層思維的能力,通常來說國內企業(yè)大多都停留在該層級產品思維模式上。前兩個層級的思維模式嚴格來說不能算作產品創(chuàng)新思維。
現場互動:假設你要在長沙開飯店,請在5分鐘內說出10個維度(賣點)。
引發(fā)思考:賣服務-海底撈,賣檔次-俏江南,賣快捷-快餐、賣食材-西貝村、賣便宜-小吃、賣就餐模式-自助餐、周末情侶DIY,賣主題-車庫咖啡、IT bar,賣效果-藥膳,賣口味-私家菜館,賣品質-綠色環(huán)保類,賣工藝-廚師,賣圈子-高檔會所,賣地理環(huán)境-KFC……
——找到新維度就能找到藍海,新維度的出現必然引發(fā)變革。例如:電腦從拼CPU速度到拼核的數量,衡量游戲機的指標從內存、顯示質量等到操控方式的轉變。
維度一旦定格,就很難改變。
傳統(tǒng)企業(yè)轉型互聯網成功的關健,保持核心競爭力不變,拋棄現有部分資源,異地重構。
做產品尤其是互聯網產品常犯的思維誤區(qū)——“痛點思維,完善功能”。敏捷產品若市場反饋不理想,請直接重新找維度,改賣點。
互聯網產品創(chuàng)新的第4層思維模式
重構生態(tài)是讓所有人受益的思維方式。
具備該層級思維能力的人能迅速找到產品的關鍵點。
一定要在了解所處行業(yè),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產品維度思維的情況下,才考慮。做生態(tài),類似做平臺,但做平臺不等于構建生態(tài)。
互聯網產品創(chuàng)新的第5層思維模式
衡量某種產品是否屬于元模式的點——該產品與其他產品不產生任何競爭關系。例如:蘑菇街、美麗說接近于元模式。
要走元模式發(fā)展形態(tài),前提是本體足夠強大。
谷歌和微信是否屬于元模式思維?
谷歌提出“googlization ”的概念,要打造數字化生活形態(tài),形成驅動力,這就是元模式思維。
微信目前以通訊為主,當然目前存在競爭,也許短期內會不可避免的會影響到其他產品的發(fā)展,但其走向是元模式形態(tài),它的產品關鍵詞是連接,其終級目標可能是做所有網絡生活的連接,最終大家都會依賴它。
看過“互聯網產品創(chuàng)新的5層思維模式”的人還看了: